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

大陸猴、印度魚、章魚哥…會取代民調? 「民調的穩健與敏感:談美國大選民調的盲與難」(蘇建州)
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339/2104120


作者原文如下:

「民調的穩健與敏感:談美國大選民調的盲與難」(蘇建州)

        2016年是不是民調的本命年? 諸事不順。年初台灣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民調大走鐘仍記憶猶新, 年中來英國脫歐公投的民調也失準,而原本預期美國總統選舉會如往例地按選前民調劇本演出,結果卻是脫本的大意外。接連幾次的大挫敗後, 民調已死? 民調還能相信?

        近日關於美國民調的批評文章很多, 筆者也認為是繼1948年民調失準(當時多家大型民調普遍錯估民主黨杜魯門輸 5 個百分點, 而開票結果是杜魯門當選總統,贏對手5 個百分點)以來最慘烈的一次,但這次民調真得是這麼離譜、不堪?在美國特殊的選舉人制度下,可以用三個衡量指標來評價民調預測的表現,包括預測當選者、預測每一州(特別是依些關鍵州)選舉結果、候選人普選(popular vote)得票率。

        奈特席佛(Nate Silver)是美國民調界的一位傳奇人物, 他自己不做民調,以各家品質不一的公開民調資訊為基礎,建構獨特的預測模型, 2008年估準50個州的49個,一戰成名。2012年更是預測歐巴馬當選機率九成(明顯高於其他民調),且50州預測全準確命中。但今年奈特席佛也和其他民調一樣, 選前給希拉蕊比較高的當選機率,其實他預測川普有三成當選機率也是明顯高過其他民調的預測, 鄉愿的說就是發生了每十次會出現三次的事件。其次,奈特席佛的模型也估錯了50州中的5州, 而且都是低估川普的關鍵州,也就造成勝負丕變的誤判。最後在普選票推估方面,已開出的票是兩位候選人都超過6千萬票, 希拉蕊小勝40萬票, 約0.3%,雖然是高估3%,奈特席佛和多數民調還是有準確地預測希拉蕊贏得普選票,只是大家更在意的是沒能準確預測當選者。

        筆者試想長期這些過去被尊敬, 累積多年精準預測聲譽的民調機構為什麼突然失準? 是這次選舉環境和過去有何不同? 同樣的抽樣方法和樣本結構, 為何過去是可理解的小誤差, 但這次確有嚴重的系統性偏差(systematic bias)?

       如果把得票率差距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區域稱為「一面倒 (landslide)區域」, 根據報導今年有60%的選民是住在這樣投票極端相近區域, 2012年是50%, 而1992年只有38%, 其中增加的來源是分散全美各地, 原本兩黨實力相當, 這次一面倒向共和黨的許多小鎮。過去民調的樣本結構如果是過少(under-sampling)來自這些區域, 因為當時和全體投票相近,樣本失衡是穩健的(robust)干擾,所以影響輕微。然而, 當這些區域變成較極端的「一面倒區域」時,失衡就變成敏感(sensitive)的干擾,威脅預測準確度。此外, 根據出口民調高達13%選民是最後一星期才決定投票對象, 而他們投給川普的比例明顯高過希拉蕊5個百分點也是系統偏差的來源。

        1948年被稱為民調的恥辱年, 選後美國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(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, SSRC)舉辦公聽會找出失靈原因,因而不再迷信大樣本數(5-10萬)的配額抽樣, 改以小樣本數(2000-6000)的機率抽樣,也重建了選舉預測的公信力,成為民調發展史重要的里程碑。筆者認為, 此次失準累積的資料是再次提高民調技術的契機, 雖然民調有了不好的記錄, 也面對調查環境的巨變, 如投票率低、拒訪率高、電話普及率低、民心浮動、潛藏的敏感因素難料….但未來絕對不會是大陸猴、印度魚、章魚哥取代民調科學方法,民調曾經洞燭機先, 提供關鍵資訊,扮演先知,預告未來, 而選舉和很多領域仍然會持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民調資訊。

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

服務業創新個案研析

106年SIIR計畫廣宣說明會之創新個案研析

活動日期:105年11月17日(四)

活動時間:1點~4點 (下午)

活動地點:台北科技大學 (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1號)

主講人: 蘇建州 教授

本計畫宗旨:提升服務業創新研發與高值化能力為目標

主講內容:
以傳播匯流與創新管理之成功個案與現場廠商進行經驗分享,針對服務創新關鍵議題為業者逐一解碼,說明如何善用服務創新工具實現高值化服務,鼓勵廠商積極投入「新服務商品」、「新行銷模式」、「新經營模式」、「新商業應用技術」(四新)之創業研發以及應用新科技內涵研擬服務創新,例如:大數據、智慧裝置、雲端運用、跨境電子商務、物聯網、零售….等且運用資訊與通信科技(ICT)發展新服務商機,引導廠商開啟服務創新成功之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