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

世新看媒體風雲:量大未必質優

世新看媒體風雲:量大未必質優

【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】2007-12-25 23:14
台灣民眾愛看什麼報紙、讀什麼雜誌?根據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所進行的「2007年媒體風雲排行榜」調查結果顯示,八卦性週刊及政治議題最受民眾青睞,蘋果日報與壹週刊已佔領民眾的生活。


調查項目涵蓋多元


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熊杰表示,這份調查已進行4年,起初由世新大學傳播學院前院長成露茜提出,希望有別於尼爾森等量化研究,透過面談進行質化調查。調查包括台閩地區25縣市,調查對象針對15至64歲,以家戶面對面的方式訪問1100位民眾,抽樣採「分層比例系統抽樣法」進行,調查結果的抽樣誤差在95%信心水準下。


熊杰指出,跟以往相較,除了媒體使用者行為的評估外,這份調查還包括媒體自身的調性、媒體品質、媒體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等,報紙、雜誌、電視、廣播、網路一應俱全。調查發現,民眾最常接觸電視,其次是網路與報紙;主要新聞來源以電視居冠,網路與報紙次之。顯示電視雖為搶時效而有公正客觀性的問題,但民眾依賴度高。


熊杰說,一般民眾與媒體工作者、傳播學院學生的媒體素養不同,閱聽眾希望在新聞內找到知識處理日常生活,藉由新聞了解某些面向的事實,目前新聞台播報的社會新聞如殺人、縱火等,其知識性質已定調,素質提升較難;但他分析,目前電子媒體的紛亂還在過度時期。


優質指標一面倒


世新大學傳管系副教授林富美說,從調查發現,優質媒體的優質指標仍有一面倒的傾向,上榜的都是同樣媒體。熊杰說,報紙、雜誌等平面媒體已慢慢沉澱,培養一群固定讀者,如天下雜誌、遠見、商周等,長久提供知識性內容受到固定讀者肯定,但電子媒體肯定還要一段長時間的沉澱。


分析近年電視媒體與平面媒體的拉鋸,熊杰認為媒體特性不同,無法要求平面媒體表現視覺化,但從蘋果日報的閱報率顯見其表現方式較受年輕人接受。平面媒體可以改進的地方仍很多,以中時集團近年表現為例,不論中天電視或中國時報,都較採標新立異區隔其他有線電視與平面。


但熊杰觀察閱報率及其他閱聽眾對中國時報的觀感,發現可能轉型時失去原有讀者群。他推測也許與媒體老闆將重心轉移到電子媒體相關,也可能與報社內部記者與內容結構變化有關,這些細項世新大學並未深入調查,但所得調查數據,可提供研究學生、教師等日後分析。


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黃聿清說,透過質性評價可看出閱聽眾對媒體完全不同面向的觀點,也是世新傳播資料庫較有價值的部分。世新大學傳管系教授蘇建州表示,這項調查進一步提供媒體閱聽眾對媒體的「質」觀感數據。以報紙來說,提供多達十種以上面向的表現,4大報沒有哪個面向都第一,各有所長。


學界認為,平面媒體中對個人與社會影響力最大的都是蘋果日報,以17.5%佔首位;但讀者認為最優質的報紙卻是聯合報(13.7%)。顯見閱報率最高不見得是讀者心中的優質媒體,提醒媒體注意閱報率與自身影響力的連帶關係,避免負面影響。